1月26日,在国际大屠杀纪念日的前一天,以色列占领军袭击了位于约旦河西岸的杰宁(جنين),造成九人死亡,二十人受伤。该日成为该地区自2005年以来最为血腥的一日。以色列方面宣称,他们正在进行一项清剿「恐怖分子」的行动,他们在杰宁遭遇了袭击并在其后展开交火。三名嫌疑人在交火后被制服,另外一名嫌疑人投降。他们「仍在获得额外伤亡的信息」。

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السلطة الوطنية الفلسطينية)称这是一次「大屠杀」,随后中断了与以色列政府签署的安全合作协议。在发布会上,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发言人表示,这是为了「回应以色列对巴勒斯坦人的侵略行动」。半岛电视台表示,以色列占领军向救护车开枪。巴勒斯坦卫生部表示,以色列军队违反国际法,阻止巴勒斯坦红新月会(جمعية الهلال الأحمر الفلسطيني)进入现场。同时,以色列向一家儿童医院发射了催泪弹,许多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儿童因此哮喘发作。以色列军队否认其向医院发射催泪弹,称医院离事发地不远因此受到了影响。

依据1996年达成的奥斯陆协议(Oslo I Accord),杰宁由巴勒斯坦权力机构管理。多年来,杰宁被视为除加沙外的另一个巴勒斯坦抵抗运动的中心。自2022年4月起,以色列占领军一直在对包括杰宁在内的巴勒斯坦抵抗运动开展军事攻击,以期削弱巴勒斯坦抵抗运动。2022年,共有150名巴勒斯坦人在以色列占领军的袭击中丧生,其中包括国际知名记者希琳·阿布·阿克莱(شيرين أبو عاقلة / Shireen Abu Akleh)。在2023年已经过去的短短26天内,已有30名巴勒斯坦人丧生。

在杰宁袭击发生后不久,加沙的哈马斯与以色列占领军互相发射了火箭弹。1月27日,巴勒斯坦卫生部称位于约旦河西岸的纳布卢斯发生了一起枪击案,一名以色列居民袭击了三名巴勒斯坦人。1月28日,一名持枪者在被以色列占领的东耶路撒冷的一个犹太教堂外开枪袭击了刚刚结束礼拜离开教堂的以色列居民,袭击造成七人死亡,九人重伤。袭击者被以色列警方击毙。几小时后,两名以色列居民在东耶路撒冷的另外一次枪击案中丧生。伴随不断加剧的紧张形势,国际社会越来越担心所谓的「暴力螺旋」出现并造成更多伤亡。联合国秘书长在声明中表示,「秘书长对目前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被占领土的暴力升级深感担忧。现在是保持最大克制的时刻。」
以色列新组成的右翼政府的举措加剧了冲突的局势。新政府承诺在约旦河西岸加速建设犹太人定居点并放宽了以色列军队的交战规则。这一行动违反了奥斯陆协定,并将彻底破坏两国方案的前景。2022年12月19日,联合国中东和平进程特别协调员温内斯兰(Tor Wennesland)向安理会报告时指出,根据国际法,所有此类定居点都是非法的,这些定居点仍然是实现和平的重大障碍。
自1947年以来,以色列违背联合国大会181号决议所提出的《分治计划》,不断对外扩张以侵吞巴勒斯坦领土。联合国安理会与大会历年来所作的决议均一再强调,「以色列在 1967 年以来被占领的巴勒斯坦领土包括东耶路撒冷设立定居点没有任何法律效力。」
2022年2月19日,国际特赦组织(Amnesty Internationa)发布名为《以色列针对巴勒斯坦人的种族隔离制度:残酷的统治制度以及危害人类罪》的报告指出,以色列大规模没收巴勒斯坦人土地和财产、非法杀害、强制迁徙、严厉限制行动,以及剥夺巴勒斯坦人的国籍和公民身份,已构成危害人类罪。国家特赦组织强调这些罪行必须得到追究并呼吁国际刑事法院介入调查。人权观察(Human Rights Watch)则在2021年的另一份报告中指出以色列的行为已构成危害人类罪的种族隔离和迫害罪行。
在12月19日的会议上,温內斯兰警告,「在不断升级的政治和煽动性言论以及西岸暴力加剧的情况下,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仍在发生冲突——这两者都可能带来严重后果」。温內斯兰特别强调,要防止更多人丧生,国际社会必须团结一致结束以色列的占领,解决冲突,实现持久的两国解决方案。
(责任编辑:新不莱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