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英国首相里希·苏纳克(Rishi Sunak)宣布一项新的立法计划,旨在禁止乘坐快艇进入英国的难民寻求庇护,并赋予内政大臣将这些难民尽快转移到卢旺达或「安全的第三国」的义务。这是2019年以来保守党政府试图阻止难民冒险横渡英法海峡的第四十四次尝试。不过,与前面四十三次已经失败的尝试相比,这次大众舆论争议的中心却是BBC。
前英格兰著名前锋,现为BBC主持其最富盛名的足球节目《每日赛事》(Match of the Day)的加里·莱因克尔(Gary Winston Lineker)在其推特帐户上批评这个法案「太可怕了」。在回复一条推文时,他说,「与主要欧洲国家相比,我们接受的难民要少得多。这只是一项针对最弱势群体的残酷政策,其语言与德国在三十年代使用的语言并无二致」。正是这句话引发了争议。
苏纳克的新闻秘书快速回应道「这一言论不可接受。」而内政大臣布雷弗曼(Suella Braverman)也回应说,她对莱因克尔的评论「非常失望」。饱受争议的保守党新任副主席李·安德森(Lee Anderson)则延续了其一贯的民粹主义风格,批评像莱因克尔「这样的高薪明星与公众多么脱节」。莱因克尔在回应批评时仅说他「当然」坚持他的看法,并不担心他会被停职。毕竟,这并不是他第一次就争议性的政治问题在推特上发表意见。
屋漏偏逢连夜雨
情况在3月10日快速失控。当天,BBC决定将莱因克尔暂时停职,表示他不会出现在3月11日的《每日赛事》上。BBC发言人表示,「BBC认为他最近的社交媒体言论违反了我们的准则,在我们就社交媒体的使用达成一致且明确的立场前,他将不会主持每日赛事」。

在BBC宣布将莱因克尔暂时停职的同一天,卫报的环境记者报道称,由于担心遭到右翼媒体和保守党议员的抨击,BBC从著名的「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大卫·爱登堡(David Frederick Attenborough)最新制作的纪录片《荒岛》(Wild Isles)中抽走了最后一集。
在此之前,《星期日泰晤士报》(The Sunday Times)报道称此前在高盛任职的理查德·夏普(Richard Sharp)为前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安排了高达80万英镑的贷款担保,随后约翰逊推荐他担任BBC董事会主席。英国下议院数字、文化、媒体和体育委员会(Digital, Culture, Media and Sport Committee)表示,夏普在遴选过程和下议院的任命听证会中都没有披露这一事实,委员会在报告中批评这一行为「严重损害了公司的公正性」。
而更长远来看,整个BBC的运作模式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保守党内的右翼和其他商业媒体正在攻击BBC所依赖的的电视费并要求将BBC的运营模式转型为订阅制,而BBC本身已面临非常大的资金缺口。尽管总体上来说,BBC的新闻工作仍然值得信任,但是在特定领域,BBC报道的公众性越来越受到质疑。
这次停职恰逢BBC的公信力风雨飘摇之际。这一决定很快引发了轩然大波,该节目的联合主持人伊恩·赖特(Ian Edward Wright)和阿兰·希勒(Alan Shearer)随后公开宣布自己也不会出席当天的节目,其他被猜测可能接手节目的足球评论员也纷纷表示自己不会出席。BBC不得不宣布3月11日的节目将只有来自比赛现场的画面。
但是,抵制BBC的行动没有停止,主持《足球焦点》(Football Focus)、《最后得分》(Final Score)和《战斗谈话》(Fighting Talk)的艾莉克丝·斯科特(Alex Scott)、杰森·穆罕默德沙(Jason Mohammad)与科林·默里(Colin Murray)很快宣布他们也不会出席节目的录制,英格兰职业足球运动员工会(Professional Footballers' Association)则宣布其成员将不被要求接受BBC的采访。紧接着,为BBC担任解说的迪翁·都柏林(Dion Dublin)也宣布自己将不出席足球比赛的解说。根据卫报的统计,数十名主持人、解说员不再出席BBC的节目,两家在周末进行比赛的足球俱乐部都宣布其成员不会接受BBC的采访。原定时长八十分钟的《每日赛事》在周六晚间播出时只持续了二十分钟。

矛头迅速对准了BBC的领导层。尽管苏纳克试图澄清停职是「BBC的事情」,由于有消息指在3月10日以前莱因克尔曾得到保证BBC不会就他的言论采取任何行动,许多人怀疑BBC是在来自保守党的压力下做出了这一句决定。工党党魁基尔·斯塔默(Keir Starmer)批评BBC向保守党屈服,自由民主党党魁爱德·戴维(Ed Davey)则呼吁BBC董事会主席理查德·夏普辞职。最终,在巨大的压力下,3月13日,莱因克尔宣布他将重新开始录制《每日赛事》。
准确,但公正?
所谓公共媒体,主要指的是通过建立一个独立于政府的媒体在公共舆论空间中形成一个所有人都可共同关注和讨论各种对社会有影响的事情的空间,同时关注商业媒体受其盈利模式和资助者的影响不愿意或不能关注的不同群体的需求。作为全球「公共媒体模式」的创立者,BBC一直以来被视为该模式的模范。BBC也一直为其作为一家「独立、客观」的公共媒体而自豪。2022年,在回顾BBC诞生一百周年时,BBC历史学家让·西顿(Jean Seaton)用了这么一句话来总结BBC的历史:「提供信息、教育和娱乐的一个世纪——并努力让政客保持诚实」(a century of informing, educating, entertaining – and trying to keep politicians honest)。
但是,BBC自诞生之日起就未恰如其分地扮演人们期许它扮演的角色。在诞生仅仅六年的时间内,BBC就面临了其严重的生存危机。1926年5月4日,英国工会大会委员会(TUC)发动了大罢工,由于报纸生产中断,初生的BBC很快就成为罢工期间最主要的新闻来源。彼时,BBC还是一个主要由私人所有的广播公司,正在与政府商议由政府来资助其运营。
BBC的运营者面临一个两难的选择,一方面时任财政大臣的丘吉尔威胁依法征用BBC;另一方面,BBC力图获得听众的信赖。最终,BBC私下与政府达成了一致,政府将不直接征用BBC,而BBC则以自己的方式来报道亲政府的新闻。于是,对数以百万的英国听众来说,BBC公正地报道了罢工者与政府的说法,但事实上,BBC没有报道工党和坎特伯雷大主教对罢工的支持,因此被工人戏称为英国虚假广播公司(BFC)。无论如何,BBC巩固了其在全国的听众群体公正的形象,并成功获得了一份皇家宪章(Royal Charter),成为英国的「公共」广播。
值得注意的还有另外两段历史,让BBC引以为傲的世界服务起源于BBC帝国广播(BBC Empire Service),这一为「增强大英帝国内部的联系」而设计的媒体「自愿地参与了英国的海外宣传」;而正如BBC自我所揭露的那样,BBC的职员在1990年代前一直受到军情五处(Security Service)的政治审查以排除「左翼人士」,而BBC的管理层一直对公众、国会甚至法庭说谎来掩盖这一事实。这些历史像是寓言般展示了刻在BBC组织血液里的基因。

卡迪夫大学新闻学教授贾斯汀·刘易斯(Justin Lewis)在其研究中指出,BBC的新闻编辑模式过分依赖于主要政党和政府高层,这实际上预设了一种主流的意识形态(例如BBC的新闻从来倾向于预设GDP增长是一种客观的优势),从而使得BBC的新闻越来越片面且与右翼媒体的报道重心(移民、经济增长、商业获利)不谋而合。BBC的自我内部审查实际上也同意这一观点,2007年,BBC当时的监管机构BBC信托(BBC Trust)在一份报告中指出,「英国约有 2900 万人以工作为生,他们醒着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场所度过。然而,英国生活的这一重要部分很少反映在 BBC 的商业报道中……观众是以消费者的身份得到服务的。但他们作为工人的角色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服务。」
这一状况在近些年愈演愈烈。贾斯汀·刘易斯说,「尽管 BBC 有时可以坚定地捍卫其独立性,但BBC确实转向更保守的飞地寻求庇护。」根据他和他同事的研究,BBC更倾向于引用来自右翼的消息来源而非左翼的新闻来源,保守党领袖的新闻比工党领袖新闻多出了三倍,这些问题是BBC特有的,因为独立电视网(ITV)或第四频道(Channel 4)没有这样的问题。这一问题在2019年的大选时最为严重。媒体改革联盟(The Media Reform Coalition)的报告显示,BBC的大选新闻报道主题与保守党的竞选主题高度吻合,而BBC也更热衷于报道对工党的批评。

BBC的运营结构与经费来源加剧了BBC的不公正。尽管在创始之初就有着不光彩的历史,BBC的首任总干事约翰·瑞斯(John Reith)仍然致力于维持BBC运营部门的独立性,这是BBC历史上的黄金年代。自1967年,工党领袖哈罗德·威尔逊(Harold Wilson)任命查尔斯·希尔(Charles Hill)为BBC主席以来,多届政府都致力于加强对BBC的影响力,其中多数是保守党执政时期。
撒切尔上台后,保守党党员马尔默杜克·侯赛(Marmaduke Hussey)接替了主席的职位。在侯赛的努力下,时任BBC总干事的阿拉斯代尔·米尔恩(Alasdair Milne)被迫辞职,接替他的是与政府高层关系密切的约翰·伯特(John Birt)。伯特最终以「效率」的名义,大幅改造了BBC,将其除了新闻服务以外的大部分业务都外包了出去。
在布莱尔执政时期,BBC信托接替了董事会成为BBC的监管机构,事实上,由于信托的成员完全由政府任命,这一改革加强了政府对BBC的影响力。2017年,一个新成立的董事会接替了BBC信托的角色,虽然其一半的成员由BBC任命,但另外一半和主席都由政府任命,从而继续放任政府的影响力持续影响BBC的运作。
BBC的资助结构也决定了它必须向右翼和政府靠拢。虽然BBC市场宣称其资金的来源「电视牌照费」(TV Licence)使得其直接向观众负责而不受其他势力左右,但是该费用的费率一直由政府制定,这使得政府可以通过削减牌照费的方式对BBC施加影响。这一过程甚至是公开的,政府一直以BBC对政府有偏见为由推迟与BBC的牌照费费率谈判。
而多年以来,保守党的重要支持者——媒体大亨多年来一直呼吁将BBC转型为一个订阅制的媒体以利「市场的公平竞争」,保守党在中期审查报告中也明确要求BBC「关注未得到充分服务的观众」,事实上是要求BBC不要与其他商业媒体竞争。这都使得BBC越来越不敢与政府和右翼发生直接冲突,最终导致BBC持续右倾。现在,表面上看,BBC仍然是一个致力于「公正报道」的公共媒体,并且仍然拥有一套独特的公共服务价值观,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公众还需要BBC吗?
不得不说,不止有BBC的直接竞争对手商业媒体希望关闭BBC或至少将其转变为一个靠订阅存活的普通媒体,英国公众对BBC的支持也逐年下降,不断出现的公正性丑闻加剧了公众的反感。根据民意调查机构YouGov的统计,只有44%的公众相信BBC完全公正。而民意调查则显示最多有60%左右的人有些或非常同意取消电视牌照费,无论他们对BBC的支持度如何,这至少代表BBC在他们的心中越来越不重要了。
更严峻的事实是,BBC的皇家宪章将于2027年过期,而在2022年进行的中期审查中,保守党政府已经暗示BBC「可能需要改变目的、规模和范围」来确保其不违背当前的使命。2022年,在宣布冻结「电视牌照费」增长并在2027年前转向资助新模式的时候,《每日邮报》(Daily Mail)已经直接了当的表示,「BBC已经结束了」。甚至,许多左翼人士也支持完全废除BBC,对他们来说, BBC在对待不择手段的执政党时过于谄媚,而且如此疏忽其公共服务职责,以至于几乎没有什么值得捍卫或挽救的。
步入数字化时代已让BBC显得老态龙钟,数字时代没有中介和监管,在媒体平等方面似乎充满希望——它肯定会为分享和创造内容提供一个平等的媒体空间,一个让无声者最终被听到的空间。BBC似乎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
不过,威权主义和民粹主义的惊人蔓延已经揭示了依靠市场绝不可能达成一个平等媒体空间的愿景。边缘化和弱势群体很难在一个自由竞争的言论市场上发出自己的声音。正如公共媒体联盟(Public Media Alliance)首席执行官莎莉-安·威尔逊(Sally-Ann Wilson)所说,「两极分化的观点和耸人听闻的观点被视为赢得了观众,但它们并没有赢得理性的辩论,结果我们的世界变得支离破碎并日益分裂」。
这正是公共媒体仍然必须存在且发展的原因,研究和实践证明,拥有强大公共媒体的国家社会信任度更高,居住在其中的人不太可能持有极端政治观点,公共媒体倾向于缩小优势群体和弱势群体之间的知识差距,因此有助于形成更加平等的社会。换句话说,在报道国家和全球观点和新闻时,在保护特有文化时,在为更多在商业市场上获取不到资讯服务的人提供服务时,公共媒体仍然是最佳人选。
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公共媒体的世界,就像其实人们也很难想象一个没有BBC的英国一样。无论如何,BBC已经以独特的方式成为英国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如果BBC想要继续存在,那就不能再仅仅满足于过去BBC的一切。21世纪需要怎样的BBC?英国社会仍在等待一场广泛而严肃的辩论。
(责任编辑:新不莱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