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赫什(Seymour M. Hersh)是全世界最有声望的调查报道记者之一。1969年,他报道了越战中的美莱村大屠杀,并因此获得了普利策新闻奖。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他报道了美国的多宗战争暴行、水门事件等美国政治史上的重大事件。2月8日,他在自己的Substuck上刊登了一篇文章,宣称美国策划并实施了北溪管道的爆炸案。英国杜伦大学名誉教授、知名的历史学家与能源研究员西蒙·皮拉尼在本文中讨论了为什么赫什的这篇报道是不可信的。本文发表于2月8日的《新政治》

文 | Simon Pirani

2022年9月26日,四条北溪天然气管道发生爆炸,其中三条被炸毁,排放出大量的甲烷。2012年起,俄罗斯天然气公司使用其中两条管道(北溪一号)向德国输送天然气,另外两条(北溪二号)于2021年完工,但在2022年2月22日,德国拒绝启用这两条管道以抗议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从那时起到爆炸发生,西方各国对俄罗斯实施了制裁。作为报复,俄罗斯国有的俄罗斯天然气公司放弃了其经营了30年的业务,减少了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

北溪管道位置示意图,Photo by Kyiv Post

俄罗斯宣称美国应对爆炸负责,而西方媒体则怀疑俄罗斯自己炸毁了管道。很不幸的,著名调查记者西摩·赫什宣称美国特种部队炸毁了北溪管道的报道被用来加强俄罗斯的宣传。我并不确定是谁炸毁了管道,而本文将仅处理以下问题:第一,赫什关于炸毁管道的影响说法有误;第二,赫什对炸毁行动的描述有极大的遗漏;第三,赫什所述的美国动机有误,而他片面地没有检验俄罗斯的动机。

炸毁管道的影响

赫什在文章中指出,北溪管道为德国提供了它无法通过其他方式获得的廉价俄罗斯天然气。赫什表示,「北溪管道是普京额外的、急需的主要收入来源,而德国和其它西欧国家则需要低成本的天然气。这些天然气也有助于帮助欧洲摆脱对美国的依赖。……对北约和美国来说,北溪一号已经很危险,但北溪二号更危险。一旦启用,德国和西欧可以获得一倍以上的廉价天然气」。炸毁北溪管道后,美国就切断了俄罗斯重要的收入来源。这些说法都是不正确的。

首先,从1990年代开始,欧洲国家的确越来越依赖俄罗斯的天然气进口,但这种依赖是一系列因素造成的,其中包括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充足且运输成本较低。但是,这种供应并不受到管道容量的限制,所以北溪管道的建设并不是对俄罗斯天然气依赖的成因。其次,北溪管道没有为俄罗斯提供额外收入。北溪管道是一个更大的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的运输系统的一部分。这一管道方便俄罗斯绕开了乌克兰边境以更短的路程输送天然气到德国。而北溪管道中的天然气也并不特别廉价,以至于甚至无法从其他方式获得。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的价格主要与石油价格挂钩,这些价格并不取决于它使用何种管道。

也就是说,北溪二号管道不会大量增加欧洲可用的俄罗斯天然气,因为这条管道主要的优势是得以以更短的路线输送天然气,因此长期来看会增加进口天然气的数量。赫什试图让人相信,只要炸毁北溪管道,俄罗斯天然气公司和德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天然气贸易都将受到毁灭性打击啊,这是错误的。因为在爆炸时,北溪管道实际上处于废弃状态。2022年6月,俄罗斯通过北溪一号管道输送的天然气已经降低到正常水平的一半以下。7月,管道停止运行进行例行维护。但是,俄罗斯天然气公司突然宣布因为「不可抗力」,从6月14日起它就不再通过北溪管道供应天然气了。从这时起直到爆炸,北溪一号管道没有再启用过。

牛津能源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杰克·夏普尔斯2022年8月的一篇文章中解释说,这次行动只是俄罗斯缩减天然气供应的一连串行动中的一环。2021年,尽管当年冬天天然气价格很高,俄罗斯天然气公司也没有供应足量天然气,这使得欧洲的天然气存量不像往年一样充足。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后,西方对俄罗斯实施了制裁。而俄罗斯天然气公司则针锋相对地违反合同约定,要求以卢布支付天然气费用。在欧洲拒绝后,俄罗斯自己减少了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有效摧毁了俄罗斯天然气公司长达三十年的天然气出口业务。赫什的文章中完全没有提到这一点。

另外,赫什所说的,炸毁北溪管道会使得欧洲加强天然气的依赖也是不正确的。实际上,美国从2016年开始出口液化天然气,这时北溪管道已运营四年。而即使加大出口后,2021年,美国提供的天然气只占欧洲用量的二十分之一。

拜登说要终结北溪二号吗?

赫什提到,美国总统拜登在2022年2月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如果俄罗斯入侵,北溪二号将不复存在。我们将终结它」。实际上,回看发布会,拜登当时正在回答记者的提问。记者问道,「德国总理朔尔茨是否向你保证,如果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德国将终结该项目?」任何人都应该清楚,结合上下文,拜登的意思是美国会说服德国取消该项目。

赫什所引用的唯一的消息来源——匿名的「直接了解军事行动」的人士说,通过公开谈论终结北溪二号,拜登实际上把此次行动公开了。他说,「一些策划行动的人对拜登『间接提及』这次行动感到沮丧,他们认为这个行为非常轻率。」

但,该次新闻发布会三周后,也就是爆炸前七个月,2月22日,在俄罗斯明确即将入侵之时,德国总理朔尔茨公开宣布,北溪二号将不会再运转。当朔尔茨如此宣布时,这些策划者作何感想?而当俄罗斯天然气公司停止通过北溪一号送气时,这些策划者又有何反应?任何对爆炸的解释都应该提到这些重大转折,但赫什完全没有。

必须指出,朔尔茨2月22日宣布终止北溪二号计划是一系列复杂的政治事件的其中一部分。在后苏联时代,俄罗斯依赖乌克兰将其天然气输送至欧洲,而乌克兰依赖进口天然气供自己使用。这一直导致了某种无休止的紧急局势,这种紧张局势在2009年1月的「天然气战争」第一次达到高潮,当时向欧洲输送的天然气被切断了整整两周。

【新闻词典】2009年俄乌天然气争端

2008年,乌克兰总理季莫申科(Юлія Володимирівна Тимошенко)和俄罗斯总理普京签署了一项协议,同意将天然气进口价格提升到以市场为基础的共同商定的水平,并使得俄罗斯天然气公司成为乌克兰的唯一天然气供应商。随后,俄罗斯天然气公司和乌克兰天然气公司签订了一份长期合同,但是,该合同没有提高天然气价格。俄罗斯天然气公司随后警告如果年底前未达成协议,价格将大幅上涨。同时,普京警告说,如果过境天然气受到任何干扰,那么将停止供应。由于当时向欧洲输送的天然气都将在乌克兰过境,因此,停止供应也将影响欧洲的天然气供应。

随后,两国天然气公司就所积欠的债务以何种价格支付和新一轮供应合同展开了谈判。俄罗斯要求乌克兰以当年的价格支付债务;乌克兰则指积欠了乌克兰天然气的过境费用。谈判很快破裂。自2008年12月31日起,俄罗斯停止向乌克兰供应天然气。

随后,尽管俄乌均保证向欧洲的供应不会中断,向欧洲供应的天然气还是逐渐减少。1月5日,普京公开同意减少经乌克兰向欧洲供应天然气,向欧洲的天然气供应减少了三分之二。1月7日,向东南欧国家的天然气供应完全中断。乌克兰和俄罗斯互相指称对方应为供应中断负责。

欧盟介入了俄乌之间的谈判。1月18日,在多方斡旋下,普京与季莫申科在哈尔科夫达成协议。两天后,俄罗斯恢复了天然气供应。

2014年,当俄罗斯在乌克兰的盟友亚努科维奇被推翻后,俄罗斯向乌克兰东部派兵支持分离主义者,这种紧张的局势再度升温。但是,在俄罗斯占领克里米亚后,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向来不是全心全意的,2011年因商业原因搁置的北溪二号管道在西方参与下于2015年重新启动,以防止天然气战争再度出现。当时,我作为牛津能源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研究了这一连串事件,并且在多篇文章中反对西方的主流观点。我认为,不能只说俄罗斯将天然气作为能源武器,实际上,这里面同时体现了俄罗斯天然气公司的经济动机和克林姆林宫的政治要求。

特朗普担任总统期间(2017-21年),关于北溪2号的制裁问题,美国谈的多,做的少。看起来好像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在积极推动这一项目。拜登继任后,美国政府甚至在这一问题上妥协了。2021年5月,美国取消了对北溪项目的制裁。赫什说这是一个「惊人的转折」,实际上这是西方一贯的做法:遏制、利用俄罗斯而不摧毁它。

赫什没有提到的另外一件事是,2021年7月,德国、美国和乌克兰达成了一份协议。该协议同意继续推进北溪项目,同时为乌克兰的能源改革提供资金。该协议规定,「如果俄罗斯试图将能源用作武器或对乌克兰采取进一步的侵略行为,德国将在国家层面采取行动,并在欧洲层面敦促采取有效措施。德国将通过制裁等措施限制俄罗斯在能源领域向欧洲的出口能力,确保俄罗斯不会滥用包括北溪二号在内的天然气管道来实践自己的目的。」

美国和俄罗斯可能的动机

正如前文我们已经分析的那样。2022年9月,德国停止了推进北溪二号,而俄罗斯天然气公司也停止了通过北溪一号供气,俄罗斯和德国之间的天然气交易已经破裂。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为什么要炸毁北溪管道?

我对美国政策制定没有研究。或许,美国试图加深德国和俄国之间的裂痕,或许美军中的阴谋分子先入为主了。如果真的是美国所为,这一行为都将极大地伤害美德甚至美欧关系。但无论如何赫什提出的动机,无论是停止德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天然气供应、阻止俄罗斯获得额外收入等等,正如上文所言都不可能成立。

赫什在其文中提到,「不清楚俄罗斯为什么会摧毁给自己带来丰厚利润的管道。但布林肯所谓的『一劳永逸地消除对俄罗斯能源依赖』更像一个合理的动机」。我认为,这种推断是片面的,因为没有考虑到更多俄罗斯可能有的动机。

值得注意的是,一个未曾被考虑的因素是俄罗斯天然气公司可能会面临的来自买家的仲裁。正如上文所说,2022年7月,俄罗斯天然气公司宣布因为「不可抗力」停止供气,并把这种不可抗力追溯至6月14日。在面临仲裁时,俄罗斯天然气公司的「不可抗力」声明肯定会受到原告的挑战。主要管道因爆炸而不可使用肯定可以增加这一陈述的可信度。这并非没有先例,2009年,在与土库曼斯坦因天然气价格而产生的纠纷中,一条俄罗斯天然气公司的管道也被神秘地炸毁了

同时,爆炸发生在俄罗斯天然气公司破天荒地从2021年开始减少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之后,这已经违背了经济逻辑并损害了其核心业务。自2014年以来,俄罗斯一直在缩减对外经贸规模以方便其对乌克兰进行入侵。因此,在这时做出一个经济上不合逻辑的决定并非不可想象。

别让教条胜过事实

必须再次指出,我不确定谁炸毁了北溪管道。也许美国真的从事了这一行动,也许是俄罗斯,也许是第三方。也许,这么做只是为了挑起争端。但是,提供一个完全与事实相违背的动机,而忽略其他更有可能的动机,这不是新闻,而是宣传。

这在乌克兰被入侵后并非第一次发生。俄罗斯用俄罗斯主权受到「北约威胁」为由挑动了战争,西方国家的左派则继承了这一话术,宣称美国及其盟友,而非俄罗斯应该为俄罗斯的入侵负责。这相当符合某种教条的左翼世界观,即美帝国主义是主要敌人,那么敌人的敌人,哪怕它同样是专制、嗜血的资本代表就是我的战友。赫什的文章受到所谓的左翼广泛的传播和赞赏的原因非常简单,因为这是他们想听到的。这也并非是此类说法第一次出现,爆炸发生后此类言论就在左翼、阴谋论者和极右翼的圈子里流传。

唯一不同的是,赫什自1970年代以来通过报道美莱大屠杀、柬埔寨爆炸案和其他美国的战争罪行的行为为其在一般人那里也赢得了崇高的声望。但是,新闻工作者应该试图挑战并核查任何说法,赫什却没有这么做,而且,这也并非是他第一次不这么做。2014年和2017年,赫什否认叙利亚阿萨德政权应该对大马士革和汗谢洪发生的化学武器攻击负责。和这次一样,赫什的文章依赖于一个我们至今仍不知道他是谁的匿名消息来源。但是,已有许多同样知名的记者指出,他的说法与大量的证据不符。

我们不能让教条胜过事实。当左翼的「伟人」们对我们面临的危险且不确定的现实做出狭隘、片面和不真实的解释时,我们必须挑战他们,否则我们将无法重塑一个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的公共讨论空间。

(责任编辑:新不莱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