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战争仍然持续。3月29日,乌克兰与俄罗斯代表团在土耳其伊斯坦丁堡举行新一轮停火谈判。
英国《金融时报》指,俄国已放弃乌克兰「去纳粹化」、「去军事化」、「修宪以保障俄罗斯文化与语言」的要求。乌克兰则愿意接受不加入北约,不允许外国驻军或部署武器的「特殊中立状态」。俄罗斯则不反对也不阻止乌克兰加入欧盟。涉及克里米亚与顿巴斯地区的主权问题与停火协议脱钩。乌克兰另外要求包括美俄在内的11国共同担保,一旦乌克兰遭遇攻击,则11国有义务自动参战。美方指俄国目前的停火,可能是为了争取补给与重整队伍。有报道指,参与上次谈判的代表出现神经中毒症状。
乌克兰国营核电公司3月31日表示,俄军已撤离切尔诺贝利。该公司指,俄军不顾反对,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附近一处高辐射地区修建战壕,有士兵已罹患放射病。
3月30日,德国启动了天然气应急预案以防止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突然中断。德国副总理、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哈贝克(Robert Habeck)指,目前德国已进入预警阶段,来自经济部、监管机构和民间部门的一个危机处理小组将监控进口和储存量。如果情势进一步恶化,德国将进入警报甚至紧急阶段,德国政府将采取包括分配国内供气,家庭、医院和重要机构优先用气在内的各种措施。希腊政府召开了供应商紧急会议,荷兰政府则敦促消费者减少使用天然气。31日,美国宣布半年内将从战略储备中释出100万桶石油,以协助遏制天然气价格上涨。
由2021年诺贝尔和平奖共同获得者德米特里·穆拉托夫(Дмитрий Андреевич Муратов)主编的俄罗斯《新报》(Новая газета)指出,在俄罗斯新闻监管机构第二次警告其报道的情况下,该报已决定暂停其出版,直至俄罗斯在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специа́льная вое́нная опера́ция)结束。战争开始后,《新报》采取各种措施以保证其能在不违反俄罗斯现行法律的情况下继续出版,包括将当局不满的报道抽出,以「开天窗」的形式抗议。
4月2日,罗马教皇方济各(Franciscus)在马耳他发表讲话时批评「一位当权者正在煽动民族主义利益冲突」,他强烈谴责「无理的侵略」和战争中的「暴行」。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访美期间表示,在乌克兰战争中新加坡在联合国投票谴责俄罗斯并采取行动制裁俄罗斯,「不是选边站」,而是「维护国家的利益,捍卫一个基本的国际原则」。新加坡在此类事件上立场坚定,无论是1978年柬埔寨战争还是1983年美国入侵格林纳达,新加坡的立场一贯如此。新加坡不接受任何国家以「历史错误」、「疯狂决定」来质疑或挑战另一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和独立。
(责任编辑:新不莱梅)